Last Updated on 10月 17, 2022 by Estee
如果没有经过任何的思考,只用直觉,你认为一个人的人生共有多少个星期?
《人生四千个礼拜》是一本打破我原本的思维的一本书,当然我很喜欢这种颠覆自己的想法的书。我读这本书的是用电子书阅读,当我回头看我highlight的句子,是多到让我惊讶的数量。我们的人生没有想象中的要长,更没有任何人生可以完全被复制。耍废,玩手机,看视频,也不完全是浪费时间,毫无意义的事,只要诚实面对自己。
目录
这本书说什么?
看书名就知道,我们的人生只有4千个星期,非常短暂。时间管理都会带着他的好兄弟[生产力]一起出现,市面上有太多这样的书籍,也有很多相关的课程在贩售。试图让我们规划好每周要做什么,利用好每一天,市面上也发明了很多方法来节省时间,像是得来速(Drive Thru)或是各种口味的代餐奶昔解决烹调的时间。一般来说,这些时间管理的方法,确实可以让时间多了,都可以帮我们拥有越来越多时间,去做更多的事情。事实上我们只是越来越忙,忙着去赚更的钱,更焦虑。
完成了一项工作,立刻就会出现新的工作项目,产生动作要快点才行的想法。日积月累,倦怠感就成了现在的常态,这个现象的特征是让人没办法完成基本的日常事务,很常出现无力的疲惫感。往往想控制好时间,按照自己规划的进行时,时间越从你的手里逃走。以前我们下载某个游戏需要花半天的时间,现在看个影片加载超过1分钟就不耐烦了。
现在在生活上过得比较富裕的人,即使从早忙到晚都很少感到自己忙得有意义。每天努力工作一整天,才换得晚上一点点零碎属于自己的时间。按理说,我们努力工作,学习时间管理,会让我们更快乐,更充实,更有意义的生活。事实上,我们不喜欢周一的到来,期待周末更快来临。我们的努力,更长时间的在工作,增加收入买更多更贵的消费品,形成更理想的经济齿轮。内心无法平静,无法有心力把时间用在自己关心的人事物上。
迷茫的人越来越多,因为我们的时间让我们没有安全感,但这恰好有这个不安提醒,让我们自己重新思考,我们与时间及生产力的关系。不论自己多么努力完成待办事项,参考他人的时间管理方法,不断寻找可以抢回时间的方法,其实生产力是一个陷阱。不如在这些努力之前,先勇敢踏出第一步,面对我们办不到高生产。
在你最有必要学习的时刻,你会是最好的老师。
——作家理查.巴哈(理查德·巴赫)

接受有限的人生
在时间表出现以前,人们的生活都过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日子。时间不过是展开生活的媒介,组成了生活。不会为了节省时间而变得忙碌,也不会觉得不工作就是浪费时间。随着时代的变化,出现时间的钟表,人们会分辨时间后,就把[时间]和[生活]分开,时间变成可以利用的东西。时间变得让人有压力,周围的人和自己内心都会叫你善用时间,当你浪费时间会责备自己,面对更多的任务或要求时,想到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效率,更好的利用时间,不断地鞭策自己。
这种错误的自我价值建立在我们如何运用时间,不想感到罪恶,惊慌或被压垮,就必须主导或操控时间,变成同时间做2件或更多的事。举个反例子,边吃饭,边回复工作的信息,是现在再”正常“不过的好好运用时间。
现在的生活变成只能用“工作日”和“非工作日”来区别,所有的事情都跟着工作来安排。
人们用手上的表来思考。
——德國哲學家尼采
当工作量越来越多,你会想尽快做完所有的事,也认为这是唯一的办法。这其实不会让你的能力更强,只会让你越来越气馁。“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,但不能做所有你想做的事”。这就是世界的真理,不变的道理。
“你愈能够面对人生有其局限,想办法配合而不是反抗的话,生活就更加充满生产力、意义与喜悦。”
关于拖延
提到时间不得不提拖延。曾经的我以为自己常被手机吸引,是因为手机背后上千万位的注意力商人,抢走了我的注意力,把拖延的问题怪在这些商人,然而这不是完全正确的答案。
不是手机有多么吸引你,而是问题的根源是在自己身上,拖延其实是不想面对自己的能力限制。手机不会拖延我们的工作,拖延只能证明这件事有难度,暂时不想面对。并不是手机拖延你的工作进度,而是你想被手机影响,逃避去面对挑战。想轻松点就去看容易得到满足的手机/视频,我们滑手机的当下会比较快乐。面对重要的事物时,我们内心会有个声音让我们分心,但操作一切的源头是我们自己本身,不想承认自己不想面对挑战。
拖延的真相是一种让自己持续有生活的掌控感,面对持续具有挑战的任务时,持续忙碌会让自己避免失败的挫折感。毕竟都还没开始执行就让自己忙晕,让自己分心,没时间思考解决眼前有挑战的任务。
有限的掌控
第一个是未来,我们可以掌控未来的能力是非常有限,所以强行制定计划会让人焦虑。我曾经有计划过几岁要结婚,几岁要生小孩,几岁要创业等等,但这一切都需要和别人配合。所以不是只看自己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计划。硬要计划未来,只会增加不确定性越让人焦虑。
第二个是注意力,我们总是心里牵挂着最重视的事情,却不把时间用在那上面,这代价往往是我们的生命。市面上有很多方法,教我们专心,试图掌控注意力,这会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原本可以完全掌控注意力,这是错误的引导。事实上人类几乎不可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注意力。
执着掌控一切,只会让拖延更严重,让人不想面对眼前的事物。
过好现在
当我们的待办事项越来越多时,你会越抗拒做这些事,因为你完成不了。人生有限,你把不重要的东西放在心上,代价就是浪费你的生命。
我不在乎发生了什么事
——吉杜·克里希那穆提
这并不是让你不计划做任何事,而是让你对未来不抱有你预期的希望,这样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会有平稳的态度去面对,做好本分。对任何事情都是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,而计划只不过是人生意义的基本条件。
书中,有提到我们总是在为以后(未来),一直拼命努力工作,可是这样的以后真的会到达吗?(为了这个不曾到过的未来)而没好好为现在生活。非得要我们的人生为了别人才有价值的意义?我们经常试图把时间当成工具,一个可以让假想未来更好的工具,并没有过好当下每一刻的工具。
举个例子,律师是以小时计算费用的,当他们有一个小时没有用在好好工作或学习,就会认为浪费时间。所以有很多当律师会很忙,忙到缺席家人朋友的聚会,原因是他们也忘记了时间的价值不在只是为了以后的生活。
也许他们相信生活的意义在未来的某个阶段,也相信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就会抵达这美好想象中的未来,但这样会忽视现在(现实)。试图掌控时间,成为时间的主人。但真相是你努力利用的时间,会让你错过人生,因为未来是用现在的每一刻累计起来的。
“只把目光放在你要去的地方,反而忽略当下你人在哪里——结果就是心思活在未来,将人生「真正」有价值的时刻定在你不曾真正抵达的地方,以后也不会有那么一天。”
真正的休息
不知从何开始,我们都鼓励用休息时间,来提升自己,学习更多,而不是真正好好的休息。现在也有一种观念是,如果休息时间拿来耍废就是浪费时间。
有句话是说“休息 就是为了走更远”。可是为什么休息就是为了未来,不应该为了自己而纯粹好好休息?休息时间拿来提升自己,让休闲的阅读也变得有目的性。有的人需要特地在行事历上空出时间,才可以有时间休息。
真正的休息不是抱着对未来有好处的自我提升,这是仅此一次的生命,休息应该避免用在个人提升。当你开始尝试真正的休息时,就停止期待,这感觉是会美好,这样的休息非常重要。
那么生产与财富也只是空洞的神话;唯有让个人活出乐趣,生产与财富才具有意义。
——西蒙.波娃
“慢”是最难
这是不断加快的时代,人的心无法忍受“慢”,打开一本书阅读,这过程就是一种慢慢理解品味的过程。可是现在很多人刚打开一本书时,很容易分心而且很渴望被打断。因为生活上已经喜欢什么事都快速完成,忍受不了慢慢吸收,也无法接受自己的慢节奏。等不了结果所以很容易焦虑。
酗酒上瘾和焦虑是一样的。企图逃离现实,但不同的是酗酒上瘾朋友们会劝解,而焦虑不安,可以不断快速完成工作,会被称赞有效率。这样只会追求更快完成效率。
举个例子,哈佛有堂课的第一份作业是让学生到美术馆,选择一副画并坐着看那一副画3个小时,除了上厕所之外不能离开也不能带电子产品。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耐心,一开始你不会专心看画,只会思考自己怎么在这里,开始不断与内心对话,想着这份作业还有多少时间。
接下来,就会把注意力放到画本身,这才是真正开始感受画。或许会发现画里的细节,慢慢用心感受这幅画,不再幻想控制现实的节奏,因为你投降了,却得到真正体验生活的能力。
同理,人们不再享受阅读,只想赶快找到重点内容或书本的核心解决方案,是现代很多人都会发生。却没有想承认自己阅读的速度本身就是慢节奏,不想承认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限制,所以焦虑会一直越来越严重。承认自己的不足,再慢慢改进让自己“上瘾”这样的慢速度。
培养耐心的3原则
1. 让自己喜欢遇上问题。人生没有问题,那一切就没有意义了。完全没有问题的那一天并不存在的,停止这样的幻想。也不要设下 “会有没有问题的那一天”这样的目标,这不存在,所有的问题都有自己该花费的时间,不用着急解决,需要多少时间就用多少时间。
2. 累积,每一天一点时间长了就会有一定的数量。比如说,你在A点,想去C点,就要经过B点才会抵达。每一天留一个小时或10分钟写作,一年后就有一定的数量,不要超过制定好的时间,时间到了就停。当天写得很有感也要停,因为培养耐心长期写,不要把这状态当做是难得的一天或有灵感状态。这是长期的工作就需要一定的耐心。临时抱佛脚,想快速的完成工作,其实代表你不想做这份工作了。要训练肌肉,需要每天重复,这样肌肉才会长大。
3. 创意都在非创意的另一头,该走的路就必须走,想成为作家就必须每天写作,没有人是例外。没有一步登天,都有一定的付出。
后记:面对人生的有限
人生短的有点小器,很多时候更是糊里糊涂的就过了一年。我很想把每件事情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,都提前把任务安排的规定的时间上,但事实上这行不通,我都无法在那个时间执行任务。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不能按照计划执行,我甚至会生气自己,但我越是生气自己越不能把事情办好。
面对自己的执行力,我就开始选择原谅自己,也意识到这样提前计划不适合自己,也开始寻找其他有效率的方法,到现在也正在不断调整。《人生四千个礼拜》让我明白,有些事情勇敢去面对,就会有答案。我对自己的拖延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,明白自己每次拖延是因为这些事情有挑战,而自己目前能力有限。
突破自己会很不舒服,但更重要的是要确认这样的突破是否重要,要选择不做重要的事,才可以把重要的事做好。懂的选择做不好的事情,心思才可以放在重要的事情上,这样才能建立有意义的人生。而且所有的事情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,才可以到达目标,心急也没用。
不要让自己的人生都在怨自己的能力,平常心的看待有限的人生,好好的面对自己。不用事事都做好,把时间放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,耐心点,一步一步地学习,慢慢建立自己有意义的人生,一切该来的总会来。
如果对文章內容有任何问题,欢迎在底下留言让我知道。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可以按分享按鈕,让更多的人看見我的文章。
还沒订阅部落格的朋友们,记得在右边填入信箱,收到我最新文章的通知。
love,
Estee - withst.c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