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为什么你与自己的相处,总是那么别扭?”
这是书中开始的一句话,就让我好好思考了。我们期望自己可以优雅,自信,得体,大方,但事实上总会出现自私,愤怒,嫉妒,悲伤等这些负面的情绪。
谈恋爱,相处,再到分手,这个过程是会让有很多我们成长的经历,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自己,面对一个平时都见不到的自己。关于自己可以理解有多少?没有一趟旅行比探索自我还要长,这漫长的旅程,踏出第一步人生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。
这本书在说什么?
这本《我想和自己,好好在一起》关于我,自己,相处的内容。书中有提到不少作者——彦菁自己的故事,刚好这些故事和很贴近自己的生活与经历,让我一口气很快地读完这本书。
负面情绪出现时,彦菁都想压回去,害怕面对这样的自己。不希望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,是因为想要被爱,可是又不承认自己想被爱。往往这样就会做出很多与自己的行为,最后变成自己不想要也难以控制的人生。想改变,也许需要一个“对自我诚实”,这样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了。
而彦菁的诚实,开启内在探索的契机是在二十五岁失恋。这一趟关于家庭,教育,性别,关系的探索旅程,彦菁花了很长时间走。也剥开自己内在的黑暗面,也理清自己为何这样和那样。但也因为这些黑暗的部分,使我们成为更立体,更真实的人。
阴影从来不需要被消灭,只需要被看见,被理解,被你自己好好接纳。

长辈眼中的好孩子
在小学开始,彦菁是个很会读书的小孩。考试成绩不是拿第一或第二,房间墙上都贴满各种的奖状。
读书好的学生,自然就容易当上拥有权力管理其他同学的学生,比如:班长,风纪股长。彦菁则是纠察对的一员,负责抓品行有问题的人。
学校也会给模范生会收到一条红色的缎带,绣在学号处,证明这个学生是模范生。彦菁则是每一年都收到红色缎带。
毁了的好形象
这样的好学生却养成一直想讨好他人的性格。小六时,许多同学开始叛逆,反抗老师的管教。当时彦菁因为不想被同学排挤,都会在老师背后,说老师的坏话。在毕业当天,启发彦菁写作的老师,送每位同学礼物。当时彦菁收到一支贵重的手表,很漂亮。可是彦菁收到后却转身就和同学说很丑,想讨好同学,谁知老师就在彦菁身后听见了。好不容易建立的好形象,就在毕业的最后一刻毁了。
上高中后的一次体育课,彦菁因为月事而没有下水游泳。老师让没下水的同学待在台上,可是彦菁当时因为无聊就与游泳的同学聊天。聊得正开心的时候,从远方听见老师的警告声。随后,老师走到过来后,就对彦菁与同学说会给一人一支警告。
彦菁当下就慌了,因为彦菁认为一个模范生被给一支警告,仿佛是人生中一大污点。放学后,彦菁在学校门口哭着等待妈妈接回家。彦菁见到妈妈时,就告诉妈妈要被记警告的事。妈妈安慰说道,老师就说说而已,没事的。事实上就像妈妈说的,老师只是说说而已,但彦菁已经被老师吓到了。
“Good girls go to heaven. But the bad girls go everywhere.”
Meat Loaf
读到这里的时候,我对“乖”,这词有个定义。乖,可以得到很多的好处,同时失去更多的自我。乖让彦菁得到他人的喜欢,不管是同学或长辈,但却把自己情绪也交给别人来决定。收到老师送的手表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感受,游泳课犯错要被记警告,就感觉自己不完美了。
乖,真的好吗?
内疚与羞耻
人类能量最低的一种情绪是内疚与羞耻,这种情绪是足够强大到杀了我们自己。内疚与羞耻往往会出现在自我检讨时,因为自己的行为与思想不符合期待,道德,就提前找到错误并惩罚自己。
在历史上,性被视为禁忌是很后期的事。社会文化与宗教的规范将性视为禁忌,导致性的羞耻感产生了。性是天生的一种欲望,但被人禁止,所以每次有性的欲望时,都夹杂着羞耻感。这导致现在的女性,都被期待冰清玉洁,必须抵抗原始的欲望,提到性都要有羞耻心。
在2018年,台湾同性婚姻公投后的几天,彦菁看到路上的人都带着彩虹旗或其他象征支持同性婚姻的吊饰。彦菁工作结束后,走到一间卖同志情趣用品的店,想进去买个彩虹旗。之前彦菁就有注意到这间店,就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进这种店。现在却在店门前挣扎很久,在内心上演了各种小剧场,才鼓起勇气才敢进去。
在同志情趣用品店买个彩虹旗,彦菁见到自己内心的情绪变化。有种对性爱的恐惧与尴尬,让彦菁想逃避又不敢直视。但彦菁选择面对,因为她知道一切都源自于自己的心里,勇敢去感受这个情绪并拆解,让自己活得更自在。
过程都是让人不舒服的,也不习惯,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一个更开阔的自己,不对自我的存在感到不自在,也不再用羞耻心驱赶自己。
后记:孩子,成长吧!
续《有种工作,叫生活》后,我就买了作者——曾彦菁,的第二本书《我想和自己,好好在一起》。我很喜欢作者的文笔,简单易懂,而且可以感受到彦菁真实的情感,是一本有温度的书。
用一句话来分别这两本书,第一本是关于不要让工作占据了生活。第二本是面对真实的自己,会不舒服,但会成长很多。
回到开头的第一句话,“为什么你与自己的相处,总是那么别扭?”
很多时候做出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情,不用害怕自己的奇怪,这只是向往真实自己的第一步。
谁也需要找自己,看清自己,接受自己,是成长的一份重要的功课。接受这份功课,需要勇气,完成这份功课,需要真诚。
期待遇见更真实自由的你。